39、一碗清粥一缕炊烟

在城内做工,多少得在城内有住处不是?

类似于这些脚夫帮闲,牙行可不会一个个到住处去喊人,而是需要你蹲守在牙行前面,等待有活的时候一招呼,点完名就跟上。

不蹲在牙行门前等活,那永远没事做。

供大于求的市场就是如此,就连打个工都要排队,住城外的,等到早晨开城门,赶到牙行的时候都排老后面了,若是当天活不多,就等于白等一天。

与其如此眼巴巴的等待,许多住在城外的贫民,都会在码头上做活。

做着最苦的活,拿最低的工钱,一钱银子发下来,能到手五分银子就算运气不错,这就是大城市的艰辛。

反而是贵溪小地方,大家都乡里乡亲的,得照顾脸面。

码头上就算有帮会收取上供,也顶多三成,收多了吃相不好看,自然有乡贤去讨说法,大点的村落宗族能拉出上千号男丁来。

小地方的帮派哪里敢横行无忌。

也就是在应天府,那些离了家乡,没有“根”的贫民,最好欺负,才会有帮会坐大的空间。

张执象与赵牙子聊了一会,便走出牙行,来到牙行大门前,看着那三五成群蹲着晒太阳的百来号闲汉,走过去与就近的一人交谈。

“好汉贵姓?”

这是一个看着沉闷老实的汉子,他本不愿与孩子说话,但王绛阙和两个丫鬟跟在后面看着,知晓这是个少爷,不敢怠慢。

“俺叫陈五。”

瓮声答了句,陈五便等着这位少爷问话。

“原来是陈叔,稍微叨扰一下,因为家中长辈让我等知晓民间疾苦,好学会勤俭节约,故而才四处走访询问。”

陈五点头,算是认可了这个说法。

觉得这少爷家里应该是读书人,所以会注重品格培养。

“敢问陈叔,寻常做工一日有多少钱,一月、一年又总和多少,平日里能否余下钱来,有无劳役?”他一连问了好几个,陈五消化了下,才理清。

都是很普通的问题,没啥不好答的。

“也不是什么时候都有活,雇我们的多是商户,米粮铺子啊,木料仓库等等,都是些下力气搬运的活计,大户人家都有自己的仆人,寻常很少有用到我们的。”

“至于工钱,基本都是四分、五分银子。”

“去掉牙行抽水,到手能有三分银子吧,一个月下来,能赚八钱银子左右,至于一年到头能否余下钱来……”

“倘若没有房租,应该是能的。”

“我们这些做工的,平日里牙行的抽水就包括了课税,劳役也就是修葺城墙、冬日铲雪、清理河沟这些活,一年下来十多天的样子,又不离家,也包吃食,其实还好。”

原来牙行的抽水里还有课税。

仔细想想也是这个道理,若是不找牙行,莫非还一家家的去征税不成?大明对于田赋的征收,也是直接摊派到里甲,由粮长负责征收的。

“陈叔家里几口人?”

“家里就老母亲。”

“那……可否当我雇佣陈叔一天,顺便到陈叔家吃个饭,呃,只是想体验一下生活,陈叔寻常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一天工钱以二钱银子计,可好?”

“太多了,我不下力气,只当收三分银子。”

“我们毕竟有四个人。”

“都是些娃娃……好吧,算上饭钱,我收五分银子。这已经夕照了,今日本无活计,是小少爷照顾让我白得一日工钱,万不可再多,小少爷若是觉得不妥,便去找其他人吧。”

“那就五分银子吧。”

张执象幽幽一叹,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他站起身来,才想起还没问过王绛阙,也不知道她……

“去吧。”

她没有流露出半分不满,直接转身上车,张执象便请陈五与车夫同坐,顺便给车夫指路,驱车行了十多里,才在靠近外廓南城门的一处贫民区停下。

应天府繁华,账面人口有六万多户,大约三四十万人。

但考虑到北宋汴梁城只有52平方公里,人口却有百二十万,大明南京城有220平方公里,繁华程度不输汴梁,人口至少有一百六七十万才对。

内城房屋鳞次栉比,寸土寸金。

外城就相对宽松一些,但也不是随便搭建的窝棚,毕竟哪里的土地没有主人呢?主人家搭建简陋耐用的屋子,然后坐地收租即可。

贫民区虽然地段差,房屋破旧,但租金依旧不菲。

陈五家这个不足三十平方,两间房屋带小院的住所,每个月都要三钱银子的租金,可以说陈五的收入大头都消耗在这房租上。

至于说是在应天府内买房置地产。

那是永远也不可能的,《玉堂丛语》记载,南京国子监祭酒谢铎手底下有三十多人,结果都是无房户,谢铎因为付不起手下的房租,就把官府给他配的勤务员、马夫、伙夫、门卫等等全部辞退了。

由此可见应天府房产到底有多贵。

路上问着关于房产房租的事情,不知不觉已经到了陈五家中,陈五的老母亲见来了几个公子小姐有些紧张,听儿子说明来意后,方才笑着说了几句感谢的话。

转回厨房的时候,却是在努力清洗碗筷,烧开水烫了好几回。

又将家中舍不得吃的青菜拿出来,舀米的时候又多舀了一瓢,平日里晚间都是不吃或者吃点稀粥,哪里会吃干食……

“大娘,我跟陈叔说了,你们平时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

“您拿待客的礼仪出来,可我们学不到东西,却也是害了我们,不知民间疾苦,不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是不对的。”

张执象似乎早有预料,特意来了厨房。

大娘愣了下,随后直夸张执象是个好孩子,将来一定金榜题名做大官,做青天大老爷,随后才壮着胆子问了句,真按平日里做?

张执象坚决肯定后,她才开始。

于是,张执象看到老人家只舀了大约一两米,又撒了一把玉米粒,从一旁的布袋里拿了些在城外摘的野菜野草。

日暮而炊烟起。

当老人家将碗递给张执象的时候,看着碗里的粥,他沉默了。

(PS:《金瓶梅》里潘金莲怂恿武大郎典房,长租十年以上的那种,到期后房子还给主人,银钱还给租客,在清河县一个上下两层四间的房子,潘金莲卖掉首饰后添上十多两银子才够,租金大概二两一年。至于秦淮河畔的房子,一间房,注意,是一间,价格在弘治年间已经到600两银子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