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潘易岭拜见苏轼

潘易岭要杨元奇晚间和他一起去苏府,路上潘易岭有些愠怒:“李之纯大人说开封府就这么吸引人?你天天往这头跑,国子监是不用去了?”

李之纯和杨元奇不是特别熟悉,他不会直接去说杨元奇,但在潘易岭面前多一句嘴,毫无违和。

杨元奇只能说道:“王家和洪庆堂的宅子还在开封府,我得盯着点。”

开封府这个案子办得极度郁闷,人是抓住了,铜板却没掏出来几个,两家这段时间早就被人挖空了。本来就杨家在这件事中的作用花钱拿走宅子说得过去,但现在两家一个其他子都没有,开封府自己都会压不住,没道理办了这么久一分钱进账都没有,那边曹家和孟家又会是吃素的?这事就僵住了。

曹诗、孟励和杨元奇都往开封府跑,还不带一起的,这事你是你,我是我,你的多了我就少了。

潘易岭道:“那你赶紧去国子监,这事我会帮你看着,案子还在我手里呢,别回头李格非也来问我。”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苏轼的学生。

想想这就是官场上杨兴武的艰辛,他的朋友太多武职,还都是一步一步爬的,官职高不到哪里去。在大西北他是可以混,放到开封就怎么都不够看。

王朝云出来迎他们,她可以随便踢杨元奇,却也要出来迎潘易岭。

杨元奇刚抬手想打招呼,潘易岭就给了他一脚,恭恭敬敬的行礼:“后进拜见如夫人。”他可没称呼师母,大宋朝没有师父师母一说,更没有老师学生,你看看,现在谁这么喊过?!

杨元奇只能赶紧行礼,王朝云笑着带他们进去。

……

苏轼招呼着他们两个坐下,还是那个茶几,又是“西湖龙井”,这几乎就是苏轼逃不开的宿命。

潘易岭拿出来的礼物也是西湖龙井,他从仁和县来,没有比这个更恰当的礼物了,杨元奇多送了份西湖藕粉,嘿嘿笑着道:“岳母给的,顺便带来了。”

苏轼哈哈笑着道:“易岭,还是你这个女婿聪明啊。”苏轼喜欢龙井无人不知,那他家里的就会有点多。

杨元奇在这个群体中最大的依仗,其实是潘易岭只有一个疼到骨子里的大娘子,哪怕他的续弦秦家姑姑生个儿子出来,由于年纪原因,那也更会被人看成下一代的下一代。比如现在李之纯的子侄辈办事要找潘易岭,最好的办法就是找杨元奇,他们去勾兑。某种意义上,杨元奇亦然撑起了潘家的未来,当然,他也表现出了这个能力。

这一点上,秦家姑姑就看得非常清,她再怎么折腾,和杨元奇潘金莲关系实质都是极好的,因为她的儿子将来要有出息,就得杨元奇来,潘易岭会老的,那个时候她的儿子需要这个大女儿大女婿。

潘易岭说了说杭州的近况,他们京城一别也有一年多了。

苏轼道:“那是个好地方啊,可惜你回开封了,要不,哪天我跑杭州去了,倒是能找个人喝茶作词。”大家一起没事不谈政治,太扫兴,有事再说。

潘易岭说:“就是西湖最近水域不宁,对周边农户不是很友好。”

苏轼默然,他通判过杭州,王朝云就是西子湖边名妓,他带走了12岁的她,最后娶了16岁的她,那里有他最美好的回忆。“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苏轼一叹:“真想再去看看那西湖啊!” 杨元奇黯然神伤,他很想归去吧。

潘易岭道:“学士兴致盎然,只是这政事……”

苏轼摇手没有让潘易岭说下去:“就不说这政事了。”

这是一个他自己解不开的结,他说新法里面有些好的能推行,新党有些人可以用,他的徒子徒孙都不会赞同。

这其实已是事关个人切身利益,大宋朝散官多如牛毛,职官却就那么些,位置摆在那里,新党的人不腾出来,旧党大批中低层官员如何升迁。潘易岭的情况就是如此,新党执政,开封府到处是新党官员,怎么都轮不到潘易岭回来。

苏轼问杨元奇:“你的事做了吧,听说你和蔡家还有贾详中贵人闹得不可开交。那个贾贵人都跑去高太后那里哭了。你感觉如何?”

杨元奇不想说却又不得不说:“心很安,人很静!”

这是他真实的感觉,蔡攸和贾详,他很担心他们甚至有些害怕,但当他把事情做下去的时候,心里却全是平静,甚至觉得自己挣开了一道枷锁。

苏轼其实曾经求去过,他自请外出,只是高太后殷切的挽留,让他驻足。

高太后对他说不上知遇之恩,却有提携之意。哪怕很多时候他不赞同她,却也承认太多时候她护住了他。

这个时候高俅进来,他是来向苏轼拜别的,苏轼把他推荐给了驸马王诜。

苏轼招呼他一起过来坐下。

高俅和杨元奇相识,得知来人是杨元奇的岳丈潘易岭,赶紧行礼。

高俅道:“元奇,既然潘大人也来了这开封城,你家潘娘子是要来开封了吧。”

杨元奇喜道:“应该已经出发。学士,我娘子可是雍容华贵,她可崇拜你了,虽然你也不缺崇拜,好歹让大家见一见吧。”

苏轼有些愕然,苦笑着说:“你呀!”

倒是旁边潘易岭说了一句杨元奇“胡闹”。

杨元奇顺杆子就说:“岳丈,学士可是见过陈妙常的,我这是和你站在一头。”

高俅哈哈笑道:“潘大人,学士都在开封,这又如何,怎么都得看看是什么人能让妙常真人愿意退避三舍。下次你可要喊我去你府上吃酒的啊。”最后这话却是对杨元奇说的。

潘易岭只能摇头苦笑,就他来说,不会愿意杨元奇多娶,却也认为多娶最好是陈妙常这类人,他女儿在杨家是没有委屈的。

这会子,王朝云把刚刚送来的西湖藕粉调出来,端着进来道:“来!大家尝尝潘大人这么远带回来的藕粉。”

大家齐齐点头。

苏轼没有急着再次自请外出(让他参与一件事,离开得更荡气回肠一点),杨元奇不知道的是,这次变故会更让他痛彻心扉。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