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这本书会不会得到京大的推广
《我的国度》出版的一个月内,社会上已经掀起一个新风潮。
有人称这是一本拯救伤痛少年的良药,其中连叛逆都叛的这么积极向上,是无数彷徨的少年心灵的慰藉。
甚至有人发表文章推荐广大家长阅读,总之,看过的人都说这是一本好书,适合放在床头的书。
京城,一个雅致的四合院内,几个作家坐在一起喝茶聊天。
这时,无界文学大家兼摸鱼大王余桦叼着烟卷穿着一件竖条纹衬衫小跑进来,他用一只胖手扬着一本并不厚的书喊道:
“都看了没?都看了没?”
“看什么?你的新书这么快就出版了?”
“什么呀,陈韬写的书,就是那位新概念一等奖的学生。”
“你才读啊,我们早就看了。”
“发表在杂文报和教育评论上的文章你们也看了?”
几位作家颔首微笑看着他,余桦最近一直在闷头创作,没有时间关心外界以及文学界的动态,昨天完成初稿后,他才关心了下第七届新概念获奖小作者们有没有写什么长篇小说。
读完《我的国度》后,特意又和《6月.镜子风暴》对比了一下,还翻出收获杂志上的那篇《隐入烟尘》,甚至都把《不是所有人都有棉袄穿》、《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我想和这个国度谈谈》、《我们不应该吃饱了饭就去学叛逆》这几篇文章从报纸上剪下来对比研究。
“你们发现没?”余桦坐在小茶座前,喝了一杯茶说。
七月的天气正闷热,一路小跑出了一身汗,一杯凉茶稍微解了渴。
“发现什么?”
“文风文体啊,你们难道没有发现他的写作是无序的?没有固定的文风?”
其他几位作家纷纷表示赞同,“确实是这样,我们也正奇怪呢。”
“起初通过他新概念获奖的两篇作文来看,他的文风是类似鲁迅、韩函一类的,是具有批判性的,文笔非常的老练犀利。”
“后来发表在檬芽杂志上的长篇推理小说却又有点儿阿瑟·柯南·道尔的意思,其中也能看到一点儿一个高中生的青涩,再后来发表的文章和获奖作文差不多,但是现在出版的这本小说可就完全不同了。”
“这本书,义正严词中透着一股热血奋发,叛逆中透漏着自强,还有点儿麦田守望者的意思,同样也采用了意识流天马行空的写作方法,其中还充分探索着十几岁少年的内心世界,这本书就像一个内科医生一样,将少年们的内心解剖的一清二楚。”
“书中写到,人生当中每一条路都有可能是坎坷的,上学很枯燥,考试很难,但辍学未必能解决问题,有可能会让人生更为糟糕。”
“我想,如果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读完这本书,一定会跳出自己去审视自己。”
王蒙说道:“他几个不同风格的作品算不算无界?”
“这应该算是作者本身的无界吧,但不是作品本身无界。”
“韩函能这么无界吗?”
几人想了想好像韩函目前还没写过无界的东西,迄今为止他的文风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化。
“想象一下,如果韩函用他一贯幽默犀利的文风写一本武侠小说,会不会很经典?”
“还真没想象过,应该会,毕竟韩函有那么多粉丝,这种无界也倒是挺有新意的。”
“所以哩?”
几人齐齐看向余桦。
“所以陈韬这位小作者仅仅在一年的时间内就打破了自己界,没有拘泥于一种风格,我敢保证,他后面的作品会更惊艳。”
苏潼开玩笑道:“难道还能写出让金庸都惊叹的武侠?”
“真没准儿。”
曹闻轩说:“三月份他来参加自主招生的时候我们见了一面,就像你说的,他本人确实有些无界,一个农村出生的孩子,却对城市有着深刻的理解,我那时候真怀疑他到底是出生在城市还是农村,他好像对两者都有长时间的体验和思考。”
“这就很符合你刚才说的,他既能写出城市的都市文章,也能写出乡村文学,怪才啊!”
“确实是怪才,当时比赛结束后李期纲跟我说他绝对是第二个韩函,可见李期纲这个人是有慧眼的。”
“第七届其他获奖作者怎么样?后续有什么作品吗?”
“很少。”
曹闻轩喝了口茶继续说道:“北大几名教授正在研究《我的国度》,近些年鲜有这样的少年在社会上发出这样的呐喊,有人说现在少年当中出现了一个新流派,叫什么来着。”
“启超派。”
“对,主张少年强则国强的理念。”
“青少年的激情和热血本该投身于学习和事业上嘛,近些年受一些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的影响,好多小树苗都长歪了。”
“比方说古惑仔?”
“别提这部电影了,没法说。”
余桦摸出一支烟,笑嘻嘻的盯着曹闻轩看。
曹闻轩说:“你笑的这么诡异,怕不是又有什么新发现。”
余桦点燃香烟后说:“曹教授,你说这本书会不会得到京大的推广。”
曹闻轩脑袋里突然像过了道闪电,这老小子眼光挺毒啊!
......
杭市贝容文化公司,陆金波和策划部几个人正在分析韩函的《就这么飘来飘去》这本书的销售情况。
“陆总编,这是《我的国度》这本书的市场销售情况。”
“这本书首印八万,流入市场的盗版保守估计两万册,相当首印十万册总计,目前也算是一个小热门图书吧,不过不算是畅销,读者群体还很小,主要分布在京城、齐鲁省、苏江省这些地方。”
“为什么主要集中在这两个省?调查原因了吗?”
“有可能跟这两个地方的人自古以来读书都不要命有关系吧,他们更容易接受这种励志的作品。”
陆金波点点头,“目前读者群很小,没有广泛在校园流行,这就失去了一个先机,等到大部分人知道了以后,风头已经过了,负责出版这本书的文化公司难道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吗?这明显是炒作力度不够啊。”
“陆总编,我们策划部构思了一下,如果由我们来负责策划,真还找不到炒作的好方法,正面教材太多了,社会不缺这样一个典型,读书改变命运的案例比比皆是,学校墙上都挂着爱因斯坦、牛顿、居里夫人,可是作用却微乎其微,炒作这样一个标杆和墙上挂一副名人名言差不多。”
“那策划就变成了说教式教育,青少年们更不买账。”
陆金波哈哈大笑起来,的确,像韩函郭静明他们的书就很符合十几岁少年的心理,至于陈韬,也许符合学习好的那部分学生心理,但学习好的毕竟是少数吧,大部分学校一个班拔尖的也就那几个人。
既然是在这样,那消费者群体根本没法和韩晗小四比。
今天感觉要热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