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大唐父子,高祖太宗高宗

御座之上,李显能够感受到来自身后的愤怒目光,但难得的,他的神色平静的可怕。

轻轻看向身侧的韦氏,第一次坐在御座之上的韦氏神色有兴奋,也有不安。

李显轻轻伸手,然后握紧了韦氏的白嫩小手,韦氏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目光柔和的看向李显。

只有她才最清楚,李显究竟是怎么变得如此果决的。。

此乃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

这一句话,让李显醍醐灌顶。

当年,他的父皇就是被这一句话打动,然后坚决果断的废了王皇后,立自己的母后为皇后。

如今,李显要立韦氏为皇后,便是母后不允许,李显也依旧一样要做。

他已经成年,用普通人家的话来说,就是已经顶门立户,更何况他已经登基,坐拥天下。

立自己喜欢的女人为皇后怎么了。

更何况,他本身就是自己的太子妃,为自己生育了两个儿子,如今肚中还有第三个孩子,不立他为皇后,还要立谁。

在这方面,李显自问不比他的父皇差。

……

群臣之中,李绚沉沉躬身。

他虽然没有抬头,却也感受到李显神色的坚定。

父亲啊,这个角色,在大唐皇权传承中,永远是一个很特殊的角色。

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

这两对父子之间的纠葛,光是写,就能写出几百万字来。

如今又出来一个新皇李显。

太宗皇帝一生的功业比高祖皇帝强。

高宗皇帝拼尽一生的努力,总算是做到了比太宗强一些。

若是没有武后,那么在历史上绝对是一段佳话。

当然,扯远了。

现在御座之上的人是李显。

对于李显而言,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功业上远远的超过自己的父皇。

这是一个很艰难的任务,但一切可以从现在开始。

先帝可以用这样一句话,直接立武后为皇后,李显也可以从这句话,直接立韦后为皇后。

一切不过是个轮回罢了。

李绚能够想象到武后现在究竟有多愤怒了,三十年前,李治为她做的一切,现在轮到李显为他的女人做了。

偏偏这一句话被重新摆出来的时候,武后根本连反驳都做不到。

同样做不到反驳的,还有少府少监齐裕。

群臣之前还没有察觉什么,因为皇帝立太子妃为皇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是苏良嗣出面弹劾,立刻将一切全部掀了开来。

群臣中不知道多少人看向他的目光中带出异样。

尤其是那些京兆韦氏子弟出身的人,更是眼中带着痛恨。

韦家好不容易出个皇后,现在却被他如此阻挠,杀了他的心都有了。

但好在李显一句话,表明了立场,也揭过了此事。

起码他不会在这件事情上为难齐裕。

……

李显目光落在裴炎身上,裴炎的脸色依旧有些难看。

李显目光幽深,开口道:“裴卿!”

“臣在。”裴炎收敛神色,对着李显沉沉躬身。

李显平静的点头,道:“父皇遗命,宫中之事,朕会逐渐掌握,但朝中之事,卿为辅政大臣,还需尽力,尽全力。”

裴炎眉头一挑,随即郑重的说道:“臣恭领圣命。”

“嗯!”李显转头看向韦待价,说道:“韦卿,让裴卿宣读圣旨吧。”

“喏!”韦待价拱手,然后将袖子里最后一封圣旨递给裴炎。

裴炎面色肃然,接过圣旨打开,神色顿时肃然起来。

转身,看向群臣,裴炎张开圣旨,高声道:“惟嗣圣元年,岁次癸未,正月癸丑,朔初一乙巳日,皇帝若曰:

於戏!

大宝曰位,实在于丕承;万邦以贞,由建于明两。

朕嗣宁鸿业,祗严永图,恭惟七鬯之主,岂舍人神之望。

开府仪同三司,冀州大都督,皇太孙重照,天假聪明,生知仁孝,君亲一致,孝悌三成。

温文之德,合于古训;敬爱之风,闻于天下。

知子者父,允叶于元良;以长则顺,且符于旧典。

宜膺择嗣之举,俾受升储之命。

可立为皇太子。

取来月择日册命,所司准式。

钦此。”

群臣再度躬身叩拜:“臣领旨,陛下万福金安。”

皇太子李重照并没有进入殿中。

皇帝圣旨里说的很清楚,来月择日册命,并非今日。

毕竟皇后的印玺还没有准备妥当,如果今日让皇太子也进入殿中,多少有些会让人觉得皇帝对朝政掌握不稳。

李绚轻轻的松了口气,皇帝册封了皇太子,李绚这个太子少保,才能派上用场。

……

李显满意的看着俯拜群臣,点点头,开口:“众卿平身。”

“多谢陛下。”群臣躬身,然后齐齐站了起来。

皇帝受册命,封皇太后,封皇后,封太子,需要群臣集体跪拜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剩下的就是封赏群臣了。

果然,这个时候,李显再度开口了。

“七日之前,先帝病逝,群臣来回劳累,朕颇有感念,今日朕受册登基,又逢正月初一,天下属目,故朕在今日封赏群臣。”李显抬头看向裴炎,说道:“裴卿,开始吧。”

“喏!”裴炎肃然拱手,然后转身看向群臣,手里拉开一封长长的圣旨,高声道:“惟嗣圣元年,岁次癸未,正月癸丑,朔初一乙巳日,皇帝若曰:

於戏!

今朕初受命,劳卿等辛劳,尽力辅佐。多难兴王,自古皆有,卿等乃心王室,以宗社为念,稳定天下,奋力效力,朕甚感念。

故!

加封韩王元嘉为太尉、霍王李元轨为司徒、舒王李元名为司空。

加封鲁王灵夔为太子太师、纪王李慎为太子太保。

加封滕王元婴开府仪同三司。

加封彭王绚为太子少保。

拜泽王上金为苏州刺史;拜许王素节为拜绛州刺史。

所有宗室亲王、郡王各加食封一百户,公主加五十户……”

随着裴炎话音落下,一名名宗室亲郡王,站出叩拜行礼。

太尉、司徒、司空,正一品,虽是荣衔,但的确是大唐官职体系当中最高的职位。

与天策上将同列。

太子太师、太子太保,加上刘仁轨的太子太傅,为东宫三师,从一品。

李绚一个人独为太子少保,从二品的太子少保,但所有人看他的目光之重,远超常人。

因为他手上有先帝的遗诏,太子身边,日后少不了要以他为尊。

这一次朝廷封赏群臣,皇帝和武后也着实大方,甚至就连萧淑妃的泽王、杞王、义阳、宣称公主也有份。

但凡得到封赏的宗室,全部沉沉叩拜。

不过他们感激的对象,更多的是皇帝。

李绚心中着实松了一口气,武后的手段,实在凌厉。

如果这些封赏被李显受册之前,那么这些封赏就全部是武后的恩赏,宗室诸王对武后难免要心存感激。

若是将来某一日,武后废皇帝,宗室方面根本就不会有太大的阻碍。

而且实际上,宗室虽然封赏不少,但却没有实际的权利,武后翻掌就能将他们全部打落,而最擅长这一手段的,是先帝。

……

“中书令裴炎为顾命大臣,故政事堂从门下省迁至中书省,由中书令裴炎主持……”圣旨宣读之下,就连裴炎自己的声音都感到无比的惊骇紧张,他下意识的看向了皇帝和武后。

中书省起草的封赏诏书里面可没有这一条。

皇帝和武后的神色异常的平静,裴炎顿时就知道,这是两人共同商量的结果。

裴炎顿时就感到一阵苦涩。

皇后的事情,他虽然表明不关自己的事情,但这话说出去没人信的。

这不,转眼,他就被皇帝和武后一人坑了一手。

裴炎身为顾命大臣,自有主持政事堂之权,甚至于政事堂开不开会,都在他的掌握当中。

就连刘仁轨都要逊色一筹。

所以政事堂从门下省迁移至中书省,除了能够给他带来一些名义上的权威以外,不会有更多的好处。

甚至还有坏处。

真正的中枢重臣,没有一个会被这虚假的权威所影响,反而会开始忌惮他所拥有的权利。

一个不好,就是裴炎一个人独对政事堂众相的下场。

……

李绚跪在地上,面色凝重。

武后的手段啊,实在太狠了。

如果不是李绚今日帮助李显扳回一场,那么皇帝暗弱,武后又封赏群臣收买人心,裴炎这个时候又威权大盛,那么很自然的,就会形成武后和裴炎无形中联手的局面。

平衡平衡,你要有足够的实力,才能站在平衡的舞台。

李显的实力若是不够,那么转眼间就会被武后和裴炎联手碾碎。

身家性命,尽数操持于他人之手。

“……太子太傅,乐城县公刘仁轨,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裴炎说到这里的时候,话音很自然的一顿。

满朝群臣同时愕然,刘仁轨怎么又回头去做尚书左仆射了。

这个时候,李显开口道:“长安为大唐国都,不可久旷,五月,朕扶先帝灵柩回长安,在此之前,太子重照为东京留守,左相辅政。”

“老臣领旨,谢恩。”刘仁轨站出,拱手领命。

群臣的目光落在了刘仁轨的身上,但也有很多人,不自然的看向李绚。

若是他们记得没错,皇帝扶先帝灵柩回长安,还是李绚提出来的。

李显朝着裴炎点点头,裴炎继续宣读圣旨:“……尚书右仆射薛元超……”

薛元超,李义琰,王德真,刘景先,全部升散官一等,三品以下者都加爵位一级。

这虽然是先帝遗诏的内容,但皇帝圣旨下达,群臣感念先帝的同时,也在感恩皇帝。

珠帘之后,武后的目光落在了李绚身上。

她这些日子种种谋划,都被李绚打破,虽然看起来破有些有意无意,但这么精准,却让武后不由得怀疑,李绚是不是在她身边按了耳目。

“……太子詹事姚令璋,升太子左庶子,检校中书侍郎。”

“臣谢陛下隆恩。”姚令璋立刻感激的站了出来。

他原本以为是以太子詹事,检校中书侍郎,没想到皇帝却将他升为太子左庶子。

要知道,太子左庶子,可是薛元超的位置。

不过薛元超的太子左庶子,辅佐的是李显,姚令璋的太子左庶子辅佐的是李重照。

如此也能看出皇帝对姚令璋的信任之重。

可以说只要一步,就是宰相。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