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三道旨意,三种结果

自开国以后。

在大周职场里,想要升为爵,大致有三种途径。

一是生前对国家做出过贡献的文臣,死后会被封个流爵,就像是谥号一般。

二是有军功,而且还得是滔天军功。

比如太祖皇帝曾说,跨过阴山封狼居胥者,可被封冠军侯。

民间有句俗话,十个公爵不换一个冠军。

而且,这个世界的冠军侯,目前只有霍去病一人。

三是原本就有爵位的人家,因功又被封爵。

比如,像贾府降等世袭的爵位,因为某件功劳,可能降等的爵位又升上去了。

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离不开一字——功。

嬴渊有功吗?

扪心自问,站在国家的利益上,他扫荡两淮,铲除奸佞,不能说无功。

而且,两淮之事,最终会由点到面,影响到全国范围内的反腐工作。

说白了,就是将一件试点工程做得很完美。

往大一些说,嬴渊在两淮的扫腐工作,说是为大周又续了几年国祚都不为过。

每个王朝末期,除了野蛮战胜文明的特殊例子外。

几乎都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土地兼并、阶级矛盾。

而嬴渊在两淮杀了那么多人,无疑是重新开天辟地了一番。

今后,去往两淮为官的那些人,几乎什么都不用做,只需做好一件事,便有了天大的政绩。

那就是重新分配利益资源。

比如,嬴渊所杀之大族、商贾,他们掌握的土地,是不是要重新归公?

然后再由朝廷分配给百姓?

像是这种情况,也只有开国初期才能发生。

而嬴渊硬是凭着万把人,一杆枪,就做成了此事。

可谓开两淮新天,此称赞并不为过。

就连于节庵这个读书人都说了,嬴渊让两淮换了青天。

换天,可不是嘴上说说。

这是开天辟地般的壮举。

倘若嬴渊将其余一京一十三省,都按照两淮的法子来办,那么,他的功绩,不亚于开创新朝。

毕竟,他是在治天下的过程中打出了新天下。

而不是一开始就在打天下。

前者更为艰难。

但,一个两淮就将嬴渊整的够呛,真要是让他再走一些地方,只怕各地士族都会想着法的弄死他。

历朝历代,为何每到中叶,总要去改革?就是改善阶级矛盾。

嬴渊在两淮的做法,实际意义不亚于一场改革,也可以理解为是最野蛮的改革方式。

其原因就在于野蛮上。

读书人没办法接受这个事。

若是人人都以钦差身份,到了地方上,大杀特杀,不经司法会审,国家岂不没了法度?没了规矩?

国与国之间厮杀,你用野蛮的方式获得功绩,没有人会说什么。

但是,你在国内这样子搞,实在不能接受。

所以,胡党中不少官吏,都对嬴渊封爵一事持反对意见。

认为,这个封赏,实在是太重了。

毕竟,他们觉着,无论是谁去两淮,用嬴渊那种野蛮的法子,都可取得功绩。

但关键在于,谁敢第一个人那样去用。

为何嬴渊前世历史上,为什么小明王能成为义军名义上的统帅?

是因为他的父亲,他的祖父,是在元末中第一批起义的豪杰。

是带头造反的人,是陈胜吴广。

而嬴渊,就是在治世中,第一个使用野蛮法子的人。

但诸多官吏普遍不认这个。

于是,他们纷纷站起身来,想要谏言,迫使姬长收回成命。

不过,姬长却在百官发难之前,直言道:

“孙武著兵书,被世人敬以兵圣之名。”

“李靖著兵书,被世人称为军神。”

“历朝历代,数之不清的文臣武将,但凡能立传留书者,却寥寥无几,无一不是位极人臣。”

“朕问尔等,嬴卿编纂之练兵法,堪称集历代先贤之精粹。”

“如此练兵法,难道,不足以让嬴卿得个爵位?”

“似尔等之流,若有文章书籍传世,怕是要立地成圣了吧?”

一时间,诸多文臣皆不知该如何言语。

嬴渊的练兵法固然不错,但顶多就是汇总而已。

即使他写不出,后世也会有人写出。

毕竟,时代发展到这里了。

许多练兵的方法,也早已逐渐趋向流程系统化。

绝没有姬长说的那般,靠着本练兵法,就有望比肩先贤了。

不过,姬长都那样说了,嬴渊总不能自己站出来出口否认。

“嬴卿有功,是上皇点过头的。”

“两淮的事情结束了,总不能不封赏有功之臣吧?”

“胡相以为如何?”

姬长又问向胡永忠。

言外之意是说,你们要是不同意给嬴渊封爵。

那么,两淮的事情,大家就闹到底,都别收场了。

朕父皇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要是这个年过不肃静,朕的父皇是会责罚朕还是责罚你这个没有容人之量的宰执,你自个儿掂量着办。

说实话,事情到了这一步,胡永忠也累了。

他当着众目睽睽的面,向姬长深深作揖道:

“臣,无异议。”

无异议?

顷刻间。

百官开始交头接耳。

明眼人都看得出。

嬴渊与胡永忠之间已是势同水火了。

结果,胡想过却没异议...

这无疑是将大伙给整不会了。

几个意思啊?

‘一派领袖’叛变了?

不管怎么说,有了胡永忠的点头,嬴渊的这个爵位,算是没跑了。

散朝之后。

姬长又将嬴渊留了下来。

君臣前往建极殿内。

不久。

姬长在殿中案桌摊开一张纸。

嬴渊见纸上写有‘忠勇伯府’四个大字,笔力苍劲,犹似龙飞凤舞。

姬长拿着那幅字笑呵呵道:“朕的字,可还不错?”

嬴渊瞧这字迹,似是已存世很久,便是不由得好奇道:

“陛下,何时写得这几个字?”

姬长道:“在你离开京城当日,朕便写下了这几个字。”

离开...

嬴渊顿感惊讶,“陛下那时,就已想好该如何赏赐臣了?”

姬长语重心长道:“河套一役,你救了朕,又破了敌,如此泼天功劳,未能让你封爵,实是时势所迫。”

“如今嘛,趁着这个机会,就将本该属于你的爵位给你。”

嬴渊这才想到。

早在很久之前,姬长就答应过他,要给他一个爵位。

当时,他还不以为然。

原来,身为皇帝的姬长,都在记着。

“若是臣未能将两淮之事解决呢?”

嬴渊询问。

姬长坐在椅子上,正色道:

“无外乎就两个结果。”

“败了,回京,遭遇百官弹劾。”

说到这里,姬长拿出一道圣旨,其上字迹,依旧看似存世已久。

大意是让嬴渊不要回京,转道去宁夏卫,任宁夏卫副都指挥使,镇守边关。

此举,是要让嬴渊远离朝堂的政治纠纷。

“另外一个结果,你败了,死无葬身之地。”

说罢,姬长又给了嬴渊一道圣旨。

那道旨意上,写着让何福调宁夏兵力入京。

见状,嬴渊大惊失色,“若臣出事,陛下打算破釜沉舟?”

姬长点头道:“朕与你,早已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你若出事,朕只怕就只能做个傀儡,而你又是朕的爱将。”

“朕不愿做一辈子的傀儡,朕也不会对朕爱将之死不问不顾。”

“朕,自是要向他们讨一个说法。”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