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汝想上天不成

第140章 汝想上天不成?

“竟……竟是这般施为?”

“难怪全书无有一个错字。”

“难怪字迹从头到尾皆工工整整。”

孔鲋震惊地喃喃道:

“印刷之术,如此简单,我为何竟从未想到过?”

“化腐朽为神奇,赵高当真乃奇才也。”

“造纸术、印刷术、曲辕犁……赵高当真是不世出的奇才也。”

浮丘伯等人一时间亦是瞠目结舌。

造纸术与印刷术乃是朝廷计谋,他们此前并不知晓,叔孙通之前也没有刻意提起过。

此刻,倒是因缘际会说了出来。

不过,叔孙通了解的也不多,比如造纸术的过程与材料,他也不曾知悉。

没错,他也一直认为纸张造价不菲,与农夫同。

除叔孙通以外,其他人皆在震惊当中。

叔孙通是因为早已震惊过了,故而除外。

忽然,孔鲋震惊的表情为之一凝。

只因他想到,若书籍的印发如此迅捷,那岂不是要不了多久,大秦便人人手持一本“新法家”书籍?

真若如此,那法家思想的传播简直可以用令人骇然来形容。

而法治思想,也必将在所有大秦人心中根深蒂固。

届时,哪里还会有他儒家借尸还魂的机会?

别说外法内儒、法皮儒骨了,儒家之地位怕是要沦落到“九流”之外了。

见到孔鲋神情凝重,叔孙通当即问道:

“先生何故锁眉?”

孔鲋摇摇头,将心中担忧说出:

“恐我儒家,将步墨家之后尘。”

浮丘伯闻言,面色怪异,心道:

我儒家不早就步墨家之后尘了吗?

墨家如今已然三分,我儒家都已经八分了好伐。

当然,浮丘伯这等想法只是玩笑而已。

毕竟,这只是那个韩非的提法,他儒家可是一直都是一个整体,只是有时候对孔圣经典的理解有些许不同罢了。

叔孙通了然孔鲋心中想法,沉思一下,道:

“先生,勿作此忧虑。”

“书籍之印刷虽速,但大秦识字者却是不多,到时便是人手一本,也无甚大用,大多数人也看之不懂。”

“更何况,纸张的造价也影响着书籍的印刷。”

印刷虽快,但你没纸,又有何用?

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孔鲋点点头,认同叔孙通的说法。

没想到,使“新法家”传播推广速度放缓,给儒家喘息之机,竟是要感谢大秦的文盲多。

同时,他也认为如此神奇之纸张,造价定然不会便宜。

其造价也许比之丝绸还要贵也说之不定。

总不可能用一些树枝、竹子,就能制造出来吧?

这又怎么可能呢?

真的是开天下之大笑,滑天下之大稽。

孔鲋心绪稍定,再次看向手中书籍,不由道:

“这赵高不但经世,而且致用。”

“我本以为赵高编纂法、儒、兵家之典籍,已经算是精通诸家精义。”

“没想到他连工家匠心业已独具。”

孔鲋终是叹道:

“为何赵高不是我儒家之人也!”

若是赵高是他儒家之人,而非法家,那大秦此刻推行的便不是“罢黜百家,独尊法术”。

而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

到那时,儒家势必将成为官方正统学说,天下皆习儒学。

所有人都是儒生。

那将是儒家何等的盛况啊!

孔鲋想象不出那样的场景。

大概只会在梦中吧。

呃,孔鲋你错了,这等场景并非只会在梦中。

正版历史中也有可能……不,是已经出现了。

汉武帝刘彻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谏言,儒学成为官学。

然后……流毒千年……

儒学通过董仲舒的改良,再到宋明理学的僵化,是愈发地符合统治阶级奴役人民的需要了。

但凡有一点不适合统治者需求的,都被删除给摈弃了。

诸如孟子的“民贵君轻”论。

至于荀子的“君舟民水”论,倒是可以保留。

因为,这虽然体现了百姓的重要性,但也意味着只要驱使得好,驾驭得好,君王这艘小木舟依然能在百姓这水里,肆意波涛,任意施为。

有道是:水则覆舟,但同时水亦载舟嘛。

所以,“君舟民水”论,可以两方面来看,但“民贵君轻”,这就属实有些“离经叛道”了。

儒家一开始是有其精华部分,可对于封建统治者而言,自然是要“取其糟粕,去其精华”。

浮丘伯等人闻孔鲋此言,亦是扼腕叹息。

如此人物,不为他儒家所有,可谓极憾。

浮丘伯叹息着,其实他心中一直有着一个疑惑,那就是他总感觉赵高好像对于儒家有着一种偏见。

毫无来由的偏见。

他不知这偏见从何而来。

也就是赵高不在此地,同时不知道浮丘伯心中所想。

否则肯定要说:这偏见,也不算毫无来由,顶多也就两千多年吧。

其实,赵高自己也不知道,他如今的这个“独尊法术”,经过时间腐蚀后,是否也会变成“流毒千年”的“儒术”。

叔孙通同样感慨非常,因为他知道的东西,要远比孔鲋等人多。

只听他说道:

“先生,其实赵高所着典籍,不止法、儒、兵三家。”

“据我近日所得,赵高似乎还写了一部农书!”

“农书?”孔鲋等人皆是诧异不已。

第一个念头便是不信。

一个高官,能知晓农业?

每一位高官,无不是脱离底层民众太久。

就如孔子,亦被人说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孔子,一位腰配宝剑的山东大汉被说四体不勤,足见官位腐人心。

“你若是说其他家,我或可相信,但这农家……”

孔鲋想了想,说道:

“赵高的那本农书不会写的是曲辕犁的制作方法吧?”

曲辕犁应该也算是农家之物吧。

叔孙通想到他听到的惊世骇俗的内容,否定道:

“非也!”

孔鲋又一思,想到赵高曾主持“罢黜百家”事宜,他为此还命叔孙通去堵过赵高,于是道:

“我知道了,赵高定是将以前之农书进行归纳整合,是也不是?”

叔孙通再次否决了孔鲋的说法,道:

“不是,据说是一本新编订的农书,里面很多内容前人之所未有,乃是赵高独创。”

孔鲋听到此,有些微惊。

因为能写出新的农业知识,无不说明着编写之人曾深入农业,亲自躬耕陇亩,否则焉能得出新理论?

孔鲋盯着叔孙通的眼睛,问道:

“你可知那农书的具体内容?”

叔孙通摇头。

据他所知,那本农书如今只有一本,手持此书者原本打算刊印无数,使之每位农家之人皆能人手一本。

但似乎因其过度沉迷于书中知识,一直在亲自动手实践着什么,而忘却了此事。

因此,这本农书的内容,到现在只有寥寥数人知道。

且全部都是辅助那人实践的下属。

而叔孙通明显不在此之列。

叔孙通只是回道:

“治粟内史丞对这本农书极为推崇。”

“不,应该是狂热,据说就寝时此书就放在榻边。”

孔鲋眼睛睁大道:

“治粟内史丞?就是那个农家天才许茂?”

叔孙通点头。

孔鲋默然,若是连那农家天才许茂都推崇备至,那就说明赵高所编写的农书不仅是言之有物,甚至远超前人也说不定。

孔鲋不由再次问道:

“你一点也不知道那书中的内容吗?”

说实话,听到连许茂都如此爱不释手,他对此书的内容是愈发好奇。

叔孙通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

“学生确实不知其内容,不过我倒是偶然听过一则消息。”

一想到那个消息,叔孙通不自觉地吞咽了一下口水,道:

“只不过,这则消息……实在有些太过骇人听闻。”

孔鲋眼睛微眯道:

“你只管道来,我倒要听听有多么的骇人听闻,那赵高究竟写出了什么东西来?”

叔孙通看了看浮丘伯诸人,缓缓道:

“我听闻,赵高欲提升水稻产量。”

孔鲋先是一愣,然后不免笑道:

“我道是甚,粮食之亩产量,何人不想提升?”

“就算是让赵高提升了一斤半两,无非也就是多施肥……”

叔孙通打断孔鲋的话语,道:

“提升十倍!”

孔鲋笑容收不回来,继续道:

“你看,也就是提升个十倍……什么,你说十倍?”

孔鲋眼睛陡然睁大,死死盯着叔孙通,直到看到叔孙通点头。

“这决计不可能。”

“此等天方夜谭,说之只会令人徒增笑料。”

如今,大秦水稻的亩产量大约在一二石左右,也就是一二百斤。

提升十倍。

这也就是意味着亩产一二十石,也就是一千斤到两千斤左右。

这怎么可能?

若真能做到,世间将无饥民,史书上将再无“岁大饥”。

大秦……怕真是要二世、三世乃是万世而为君了。

孔鲋想得有些过于美好了。

即便真的达到亩产二十石,于封建社会而言,依旧会是“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你产量越多,我收的税也就越多。

等到了王朝末年,土地兼并已无以复加,农民依旧是要么饿死,要么“举大计”。

孔鲋说着又看向浮丘伯等人,问道:

“你们以为如何?”

浮丘伯当即点头道:

“先生之言是耳,此已与神话无异,如何能出现在现实之中?”

毛亨也道:

“此无稽之谈耳,不足为信。”

孔鲋见诸人皆持与他同等观点,点了点头。

就在他正欲问叔孙通为何会相信这等虚妄之言时,忽然念头一动,问道:

“对了,此无稽之事,许茂是作如何想?”

叔孙通看着孔鲋道:

“治粟内史丞将赵高称之为——当代神农!”

孔鲋、浮丘伯、毛亨:“……”

“不可能!这绝不可能!”浮丘伯当即大叫道。

孔鲋也是一脸复杂神色。

他们这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之人再如何否定赵高,也架不住专业人士的一句肯定啊!

再说,“当代神农”这四个字,都已经不能算是肯定了,而是膜拜了。

也是,倘若真能达到亩产千斤,这水稻也不能简单称为水稻了,而是应该称作“仙稻”。

只此成就,确实足以令所有农家之人顶礼膜拜。

孔鲋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评价赵高,似乎赵高这等人物也不是他可以评价得了的。

孔鲋叹了一口气,道:

“若是刚才那两个农夫知道此事,怕是要当场回家给赵高立长生牌了。”

叔孙通闻言,亦作如是观。

浮丘伯忍不住说道:

“这赵高难道是要上天不成?”

孔鲋忽然感觉这句话很是恰当。

那赵高搞出这等东西,似乎真的是想上天。

叔孙通此刻道:

“这也不一定真的能实现,大概只是一个粗浅想法,否则早就告知秦始皇了。”

这可是一件泼天的功劳。

孔鲋摇了摇头,道:

“就算是一个粗浅的想法好了。”

“就这么一个粗浅的想法,便能让一位农家天才说出‘当代神农’这个字。”

“试问你们有谁能够做到?”

孔鲋由衷叹道:

“若那水稻真的培育了出来,那……这世道恐怕就要变了。”

孔鲋说完,蓦然想起方才那两位农夫的对话,一时间沉默不言。

他现在也有了这么一种感觉,那便是自秦始皇第四次出巡回来后,这咸阳似乎变得有些不一样起来。

而这些变化,或多或少还都与赵高有一定关系。

从“罢黜百家,独尊法术”,到《三字经》、《三十六计》,再到造纸术、印刷术,最后还有曲辕犁,以及这本不知具体内容,却被农家天才推崇备至的农书。

对了,还有铁锅炒菜。

确实是美味异常。

孔鲋等人与去死、黑豕不同,是能够品尝到炒菜之美味的。

因为,他们这些士大夫阶层,自是不缺油盐。

孔鲋想到这里,目光又一次回到了手中的《三十六计》之上。

他突然转头看向叔孙通道:

“你擦了没?”

“没有。”叔孙通立即回道。

“你知道我在问什么?”孔鲋似笑非笑道。

“我……我不知道啊!”叔孙通眼神飘向他处道。

“你莫要激动,我只是随便问问,擦了也没事。”孔鲋笑道。

“我没激动。”叔孙通激动道。

浮丘伯一开始还没听明白,听到最后才恍然,他一脸震惊道:

“你竟然用如此珍贵的纸张……擦腚?”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