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食脑怪转场东都

云长影眼睛一亮:“有用,司徒——我们和柳熙宁想到的防止邪影的方法依然有用。你看——”

他从怀中取出一个折叠好的护身符:“今日回城前,遇到广照方丈,蒙他给了一个护身符。我在梦中,黑影绕到心脏处时忽然醒了过来。”

“所以,这个食脑怪在被驯养之后本事大起来了?以前歌女多唱几首诗都能让它抓狂,现在要高僧开过光的符咒才能自保?”

“我倒是觉得,并不是本事大起来了,而是,被人驱使之下,食脑怪被迫突破了自己的常规恐惧,境界更为开阔了而已。”

司徒心想,这话说的,他莫名觉得有点励志。

“这么说,我们得去找点开过光的护身符,道家的也有用吧。你说,杨三郎在家里弄了道士和尚一大堆,是不是也怕那几个人控不住食脑怪?”

“差不多吧,今天或许是他们第一次在府内动手。天亮了问一下常元,那三个人晚上可是在公府就知道了。

“至于护身符,不能在这里找。这地方做点什么都瞒不过越国公的眼睛。阵仗一大,他们就知道我们已经猜到了端倪。万一,来个狗急跳墙。”

他忽然笑了起来:“这些天,我一直在想,我们这样的人,在这个时代,到底有什么优势……”

东都,内史侍郎郭述终于写完了一千多字的奏折,放下笔,舒展了一下腰身。唤进侍女们伺候他熟悉休息。

惠县食脑大仙之事闹得沸沸扬扬,连东都都人心惶惶。

留守东都的宋王也听到了传言,将他们几个东都要员叫进宫去询问。

郭述是从来不相信这些怪力乱神的事情的。

他和宋王说的,以及对永平帝上的奏折都是同一个意思——环绕东都出的事都是越国公搞鬼。

他还控诉杨雄虽然告老还乡,可是一直结交笼络东都官员、将领。这些天越国公府借着“食脑怪”祸乱之名,四处寻找健儿异士,分明是积蓄力量,意图谋反。

郭述是个能臣,也算的上清廉。永平帝两次平东,郭述都拼了命反对,第一次随驾,也是在血雨腥风中逃回来的。

永平帝烦他唠叨,但也不讨厌他,抱着眼不见为净的态度让他在东都辅佐宋王。

永平帝不讨厌他的很重要原因,是郭述和他一样,坚信越国公必反。

只不过,永平帝只是要找一个合理的借口铲除一个太过能干的门阀勋贵;郭述,是真心真意看杨雄是个阴谋家。

伺候他更衣的侍女忽然“啊”的一声。

郭述面露不豫,他性情严肃,身边伺候的人从来不敢做多余的事

侍女低下头,继续安静做事。然而这份安静只有一会,更衣还没完成,又有一个侍女叫了一下。

郭述一句斥责的话还没出口,侍女又往后跳了一下,跌倒在地,颤声道:“有,有东西,脚下有东西。”

“胡言乱语什么”,刚说了几个字,一边待命的长随一边喊着“老爷小心”一边猛扑上来。

远远的摔出去的郭述看到一道怪影破地而出,从长随身上穿过,不等他有任何动作,径直朝着他的胸口而来。

郭述连一个“我命休矣”的念头都没能出来。

然而,他没有死。过了好一会,他才缓过来,在侍女的惊叫哭泣,和赶来的夫人、儿子的声声呼唤中,意识到自己还在人间。

扑上来救他的长随受了伤,不在要害,已经被抬下去诊治。

郭述还是懵的,另一个侍从说老爷福大命大,那个怪物飞到老爷跟前忽然折了回去,然后钻入地里不见踪影了。

侍女抱成一团哭,说刚刚就是觉得有东西在脚下顶来顶去。

他的儿子带着侍卫检查四周,夫人也还镇静,一边详细问刚才的经过,一边安排善后。两个哭泣的侍女被安抚着带走后,夫人温言道:“老爷身上可是带了什么东西?”

郭夫人自然也听过东都流传的沸沸扬扬的食脑怪故事,贵妇中不乏偷偷给食脑大仙供上一个牌位的。

还时常有人对郭夫人说:“我们都知道郭侍郎从不相信怪力乱神的事,可这食脑大仙不一样,真真切切,夫人还是请几个护身符回去吧——放你的衣箱里,郭侍郎总不会去翻妇人的衣箱吧。”

郭夫人都是一笑了之。

然而她听了刚才经过的叙述,特别是那个受了伤的长随胆子大,回话说看清了怪物的样子,是一团青蛙一样的黑影。这一切,分明就是肆虐惠县的食脑大仙。

那怪物上来就是冲着郭述去的,所以没有袭击侍女。就连扑过来救人的长随也就是被贯穿了手臂,目标还是郭述。

这种情况下,她的丈夫还能安然坐在这里,她可不信什么一腔正气能辟邪。

虽然怀疑,还是问了最有可能的那个答案:“老爷身上有什么东西?”

郭述摸索了一阵,摸出来一个护身符。

郭夫人没有忍住,噗嗤了一下,旋即正色道:“幸亏老爷转了性子,这是天意啊。”

郭述拿着那个护身符,刚刚经历的一切终于清晰起来,他后知后觉的感到了恐惧,手都抖啊抖的一阵。

他忽然站起来,快步走到刚整理好的公文前,把已经封好的奏章拿出来,三两下撕了个粉碎,连声道:“快,快,去会宾楼,请柳公子。”

郭夫人又没忍住噗嗤了一下,缓缓道:“原来不是老爷变了性子。这东西,是柳家二郎送的?”

东都的宵禁也管不上内史侍郎的家丁,柳熙宁从睡梦中被喊醒,半个时辰后进了郭侍郎府邸。

郭述自命清高,又是寒门出身,能让他看的上眼的人不多,柳熙宁是其中翘楚。

七八年前,尚未成年的柳熙宁在其父带领下拜访郭述。

当时还是明圣帝治世的年代,天下统一,四夷臣服。

就连最强悍的柔然都在明圣帝运作下四分五裂,各部可汗争相向大齐称臣。

明圣帝晚年日骄,可是和永平帝相比,还是能听得进去几句劝谏。郭述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以台谏脱颖而出。

大齐朝廷的氛围对寒门子弟是不太友好的,控制朝廷的门阀贵胄们用鄙视的眼光看他们,用密不透风的封锁来限制他们。

郭述看不上这些门阀公子,更看不上试图抱他们大腿上升的寒门青年。

柳家却是两方眼中的异类。

他们曾经名满天下,曾经权倾朝野。

然而铅华褪尽,江湖弄舟。

郭述因此愿意和柳家的人有些往来。

柳家第三代是个老好人,一点看不出其祖父叱咤风云的样子,才学也是平平,唯一值得称道的,大概只有一手好画工。

郭述也喜欢画山水,两人因此有些交情。

郭述第一眼见到柳熙宁的印象是漂亮,漂亮的让人想到他的祖父。

史书和各种笔记,用尽了溢美之词来形容柳林的相貌,宛若芝兰,俨俨修竹。

柳熙宁有个早夭的兄长,家中唤他二郎。

半日之后,郭家女眷都在传今日来的小公子神仙姿容。而郭述则对夫人说:“看到他,好像能够想象当年柳大宰的才华了。”

柳熙宁至此成了郭家贵客,也成了郭述教训两个儿子的“别人家的孩子”。郭家上下都知道自家老爷眼高于顶、脾气不好,但是柳二郎的话,他总是额外听的进去。

这天午后,柳熙宁到内史省拜访了郭述。

柳家祖籍惠县,其父去世后,柳熙宁以年少为由,将荫官机会让给了他的叔叔,自己回到故乡,继续耕读生活。

柳家在东都周围有良田四百多亩,食邑百户。这都是卫高皇帝赏赐柳林的,经历陈齐代卫,明圣帝却没有剥夺这份特权。

柳熙宁好读书,好游历,时常往返东都,每次都会来郭述这里问个好。

两人随便聊了下天下大势。

柳熙宁之前出了躺远门,到山东去拜访一个经学名家。他说一路上盗匪不断,即便山东这样的膏腴之地,依然随处可见饿死的人。

有些地方数十里看不到农人,绝户的村庄也越来越多。他外出半年,因为盗匪而被阻途中有三次。

还有一次,占据琅山的一伙叛贼攻破了他正落脚的县城,抓住了县令和借住在县衙的他。

幸好那伙盗匪里有个头目是读书人,听过他的名字,也仰慕他曾祖柳林。不但没有为难,还把盘缠都还给了他,另派了一队人护送他过琅山。

就连那个县令,也因为这份缘分逃过一劫。

然而,之前对他一口一个柳公子,非要把他请到县衙做客的县令,在逃出生天后,却汇报州府说他和盗匪有勾结。

说到这里的时候,柳熙宁还笑了笑,笑容里略带一点俏皮:“可惜啊,这位县令诬告之前,还是没打听清楚听他胡诌的人和柳家的缘分。”

随后两人自然谈起惠县的事情,柳二郎在这个性格固执的长辈面前说的很收敛。惠县一桩桩的惨案是真实的,官府勘验后的那些实在不像人力能为的痕迹也是真实的。但是,他自己并没有亲眼目睹过影邪。

郭述欣赏这种踏实的作风,两人交谈的十分愉快。

柳熙宁又说起了少年僧人明法,对他赞誉有加,旋即很自然的掏出来一个护身符说是明法所赠,是他做侄儿的一点心意,愿郭叔百难皆远,万事顺意。

世侄的好意,郭述当然不会煞风景。何况,他虽然讨厌神鬼之说,却并不讨厌佛道之教。

没想到,随心之举在这天晚上救了他的命。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